哺乳期是媽媽與寶寶最親密的連結時光。母乳不只是營養來源,更是免疫力、防護力與愛的延伸。
但在這段期間,媽媽的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與營養,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素,不僅會讓媽媽容易疲倦,還可能影響乳汁品質與分泌量。
那麼,哺乳中的媽媽到底應該注意什麼營養呢?以下幫大家整理一份實用清單。
1. 蛋白質 — 乳汁的建材
母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蛋白質,它影響寶寶的肌肉、骨骼與器官發育。哺乳媽媽每天需要的蛋白質比懷孕前增加 20–25 克。
📌 建議來源:魚、雞蛋、豆腐、豆漿、瘦肉、乳製品。
👉 小技巧:三餐中都安排一份蛋白質,避免只在晚餐才補。
2. 鈣質 — 補媽媽,也養寶寶
哺乳期媽媽每天會流失大量鈣質到乳汁裡,如果攝取不足,可能會讓媽媽出現骨質流失、牙齒脆弱等問題。
📌 建議來源:牛奶、優格、起司、小魚乾、芝麻、深綠色蔬菜。
👉 如果日常飲食不足,可以考慮 鈣補充劑,並搭配維生素 D 幫助吸收。
3. 鐵質 — 預防貧血與疲勞
產後媽媽常見缺鐵性貧血,加上哺乳又需要更多能量,鐵質就更重要。
📌 建議來源:紅肉、豬肝、深綠色蔬菜、紅棗。
👉 小技巧:鐵質與維生素 C 搭配能提升吸收率,可以在餐後吃點水果(奇異果、柳橙)。
4. DHA / Omega-3 脂肪酸 — 大腦發育關鍵
母乳中含有寶寶腦部和視力發展需要的 DHA,媽媽若補充不足,乳汁 DHA 含量也會下降。
📌 建議來源:鮭魚、秋刀魚、鯖魚、亞麻籽油、核桃。
👉 小技巧:每週吃 2–3 次深海魚,避免高汞魚類(如旗魚、鯊魚)。
5. 維生素 D — 鈣吸收小幫手
寶寶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素 D,但母乳中的含量有限。媽媽如果缺乏,也會影響乳汁供應。
📌 來源:曬太陽(每天 15–30 分鐘)、鮭魚、蛋黃。
👉 若曬太陽不足,可依醫師建議補充維生素 D3。
6. B 群維生素 — 抗疲勞、提升代謝
哺乳期常常熬夜、缺乏睡眠,B 群能幫助能量代謝,減少疲倦感。
📌 建議來源:全穀類、豆類、堅果、雞蛋。
👉 若經常覺得沒精神,可以補充綜合 B 群營養品。
7. 水分 — 乳汁分泌的基礎
母乳有 80–90% 是水分,哺乳媽媽每天需要比平時多喝 500–700 ml 水。
👉 小技巧:每次哺乳完記得喝一杯水,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總結
哺乳期的媽媽需要「吃得均衡」:
-
蛋白質、鈣、鐵 → 給媽媽恢復元氣
-
DHA、維生素 D → 給寶寶腦力骨力
-
B 群、水分 → 幫媽媽補能量、穩定乳汁分泌
記得:媽媽不是要追求「完美飲食」,而是要在有限時間裡「補足最需要的營養」。
當媽媽吃得營養、心情穩定,母乳才會是寶寶最天然的禮物。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