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

【追奶發奶】蒲公英:溫和代謝與泌乳支持的草本夥伴

🌼 蒲公英:溫和代謝與泌乳支持的草本夥伴

對許多哺乳期的媽媽來說,除了希望奶量穩定、哺乳順暢外,身體的「代謝循環」與「排水順暢」也同樣重要。
在這段調整體質的時期,越來越多專業營養師會推薦一種溫和又具調理力的草本植物——蒲公英




🌿 蒲公英的營養價值

蒲公英並不只是路邊的小花,它其實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草本植物。
葉子與根部含有豐富的:

  • :幫助排出多餘水分、促進體內循環

  • 鐵與葉酸:支持造血功能,有助哺乳期媽媽維持元氣

  • 維生素 A、C、K:提供抗氧化與修復力

  • 菊糖(Inulin):幫助腸道菌平衡、提升消化吸收

這些營養素讓蒲公英成為媽媽們的「體質調理草本」。


💧 為什麼蒲公英對哺乳媽媽有幫助?

1️⃣ 促進代謝與排水循環
哺乳期常有水腫、代謝變慢的困擾,蒲公英天然的排水與肝臟支持作用,能幫助代謝廢物、讓身體更輕盈。

2️⃣ 支持乳腺健康與泌乳循環
蒲公英在傳統草本學中被視為「泌乳支持植物」,能溫和促進乳腺循環,讓乳汁分泌更順暢。

3️⃣ 補充營養、恢復元氣
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,幫助媽媽在哺乳期維持體力與皮膚光澤,同時調整體質,減少疲憊感。


☀️ 補充方式建議

  • 可選擇含蒲公英萃取的哺乳營養飲品或草本保健配方。

  • 日常可多喝水、多攝取深綠色蔬菜與全穀類,幫助代謝循環。

  • 若有肝膽或腎臟疾病者,建議補充前諮詢醫師。


💕 小結

蒲公英是一種溫柔又有力的草本植物,能幫助哺乳媽媽從「根本」調整體質、支持泌乳與代謝。
在這段以寶寶為中心的日子裡,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,讓每一口母乳都充滿健康能量 🌼🤱

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

【追奶發奶】葫蘆巴:哺乳媽媽的天然營養小幫手

 

葫蘆巴:哺乳媽媽的天然營養小幫手

許多新手媽媽在哺乳期會擔心「奶量不夠」。
其實,除了多哺乳、多擠奶刺激乳腺外,
有些天然植物成分也能幫助調理體質、支持泌乳,其中就包括——葫蘆巴(Fenugreek)




🌿 什麼是葫蘆巴?

葫蘆巴是一種豆科植物,原產於地中海與中東地區,
古印度與中東傳統醫學中,常被用來幫助消化、促進代謝、調理女性生理機能
它的種子富含營養與植物活性成分,如:

  • 皂苷(Saponins)

  • 植物雌激素(Phytoestrogens)

  • 胺基酸、維生素B群、礦物質(鐵、鎂、鈣)

這些成分,正是讓葫蘆巴在哺乳營養中受到關注的原因。


🍼 葫蘆巴對哺乳媽媽的主要益處

1️⃣ 支持泌乳、穩定奶量

葫蘆巴中的植物雌激素可溫和調節體內賀爾蒙,
幫助刺激乳腺分泌乳汁。
有研究指出,部分哺乳媽媽在補充葫蘆巴後,乳量在數天內有明顯增加

🌸 小提醒:每位媽媽的體質不同,效果會因人而異。可觀察自己反應並搭配規律哺乳最有效。


2️⃣ 補充能量、減少疲勞感

葫蘆巴含有豐富的鐵、鎂、維生素B群,
能幫助維持能量代謝、減少產後疲勞與虛弱。
對於夜間哺乳、睡眠不足的媽媽,是溫和的體力支持來源。


3️⃣ 幫助調整代謝與消化

葫蘆巴可促進腸胃蠕動、幫助糖類與脂肪代謝,
對產後代謝偏慢、腸胃容易脹氣的媽媽也有幫助。


4️⃣ 支持情緒與身體平衡

產後荷爾蒙波動容易造成情緒起伏,
葫蘆巴中的營養素有助於神經系統穩定,
讓媽媽更容易維持平穩情緒,哺乳也更順心。


💧 如何安全地補充葫蘆巴

  • 日常食用法
    少量葫蘆巴粉可加入湯、粥、茶飲中;或使用標準化濃縮萃取的營養補充品。

  • 使用時間
    建議從哺乳初期或奶量下降時開始補充,每天定時持續幾天觀察變化。

  • 貼心提醒

    • 若有糖尿病、甲狀腺問題、或對豆科植物過敏,建議先詢問醫師。

    • 哺乳初期建議從低劑量開始,視身體反應再逐步增加。


💗 給努力哺乳的媽媽

葫蘆巴不是「魔法」,但它是自然界給媽媽的一份溫柔禮物。
搭配充足休息、均衡飲食、與穩定的哺乳節奏,
它能成為支持你「奶量穩定、身體恢復」的小夥伴。

照顧好自己,母乳自然會源源不絕。 🌿

【追奶發奶】哺乳期媽媽怎麼吃?營養補得對,奶量與體力都更穩!

 

哺乳期媽媽怎麼吃?營養補得對,奶量與體力都更穩!

哺乳期,媽媽的體力和乳汁營養都在被消耗。
補對營養,比吃多更重要,因為母乳的每一滴營養都來自媽媽的身體。
若營養不足,不僅乳量容易減少,自己也會出現疲倦、情緒起伏、掉髮等問題。

想讓身體恢復得更好、哺乳更順利,重點不是「吃多」,而是「補對」。




🌿 哺乳期關鍵營養素與功能

1️⃣ 蛋白質

母乳中主要成分之一,也是媽媽身體修復的重要來源。

  • 膠原蛋白(豬膠原 + 魚膠原):支持皮膚彈性,幫助媽媽體質調養。

  • 建議來源:魚、蛋、豆製品、乳製品、瘦肉。

2️⃣ 鈣質

補充鈣質可避免因哺乳流失造成骨質減少。

  • 奈米鈣:幫助補鈣,搭配維生素 D 或曬太陽更好吸收。

  • 食物來源:牛奶、優格、小魚乾、芝麻、深綠色蔬菜。

3️⃣ DHA / Omega-3

寶寶神經與視力發育的重要營養,也有助於媽媽情緒穩定。

  • 藻類萃取含 DHA:每週搭配魚類攝取,雙管齊下。

  • 食物來源:鮭魚、鯖魚、核桃、亞麻籽。

4️⃣ 鐵質與維生素 C

預防產後貧血,提升體力與免疫力。

  • 乳鐵蛋白:有助於免疫力、支持母體健康。

  • 維生素 C:促進鐵質、鈣質吸收,可多吃水果、蔬菜。

  • 食物來源:紅肉、深綠蔬菜、柑橘類水果。

5️⃣ 大腦與精神活力營養

幫助媽媽保持專注力與精神狀態。

  • 磷脂醯絲胺酸、卵磷脂:支持大腦功能與神經健康。

  • 食物來源:蛋、豆製品、堅果。

6️⃣ 水分

母乳 80–90% 是水分,缺水會影響乳量與媽媽體力。

  • 建議:每天比平時多喝 500–700 ml,每次哺乳後補充一杯水。


💗 小提醒

  • 每天保持均衡飲食、適量休息

  • 餐餐攝取蛋白質、鈣質與好脂肪

  • 適度運動或散步,幫助代謝與情緒穩定

健康的媽媽 → 滿滿母乳 → 幸福寶寶
照顧好自己,才能給寶寶最好的開始。 💕

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

【追奶發奶】媽媽哺乳期必補營養指南:給自己力量,給寶寶最好的開始

 哺乳期是媽媽與寶寶最親密的連結時光。母乳不只是營養來源,更是免疫力、防護力與愛的延伸。

但在這段期間,媽媽的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與營養,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素,不僅會讓媽媽容易疲倦,還可能影響乳汁品質與分泌量。

那麼,哺乳中的媽媽到底應該注意什麼營養呢?以下幫大家整理一份實用清單。




1. 蛋白質 — 乳汁的建材

母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蛋白質,它影響寶寶的肌肉、骨骼與器官發育。哺乳媽媽每天需要的蛋白質比懷孕前增加 20–25 克
📌 建議來源:魚、雞蛋、豆腐、豆漿、瘦肉、乳製品。
👉 小技巧:三餐中都安排一份蛋白質,避免只在晚餐才補。


2. 鈣質 — 補媽媽,也養寶寶

哺乳期媽媽每天會流失大量鈣質到乳汁裡,如果攝取不足,可能會讓媽媽出現骨質流失、牙齒脆弱等問題。
📌 建議來源:牛奶、優格、起司、小魚乾、芝麻、深綠色蔬菜。
👉 如果日常飲食不足,可以考慮 鈣補充劑,並搭配維生素 D 幫助吸收。


3. 鐵質 — 預防貧血與疲勞

產後媽媽常見缺鐵性貧血,加上哺乳又需要更多能量,鐵質就更重要。
📌 建議來源:紅肉、豬肝、深綠色蔬菜、紅棗。
👉 小技巧:鐵質與維生素 C 搭配能提升吸收率,可以在餐後吃點水果(奇異果、柳橙)。


4. DHA / Omega-3 脂肪酸 — 大腦發育關鍵

母乳中含有寶寶腦部和視力發展需要的 DHA,媽媽若補充不足,乳汁 DHA 含量也會下降。
📌 建議來源:鮭魚、秋刀魚、鯖魚、亞麻籽油、核桃。
👉 小技巧:每週吃 2–3 次深海魚,避免高汞魚類(如旗魚、鯊魚)。


5. 維生素 D — 鈣吸收小幫手

寶寶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素 D,但母乳中的含量有限。媽媽如果缺乏,也會影響乳汁供應。
📌 來源:曬太陽(每天 15–30 分鐘)、鮭魚、蛋黃。
👉 若曬太陽不足,可依醫師建議補充維生素 D3。


6. B 群維生素 — 抗疲勞、提升代謝

哺乳期常常熬夜、缺乏睡眠,B 群能幫助能量代謝,減少疲倦感。
📌 建議來源:全穀類、豆類、堅果、雞蛋。
👉 若經常覺得沒精神,可以補充綜合 B 群營養品。


7. 水分 — 乳汁分泌的基礎

母乳有 80–90% 是水分,哺乳媽媽每天需要比平時多喝 500–700 ml 水
👉 小技巧:每次哺乳完記得喝一杯水,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

總結

哺乳期的媽媽需要「吃得均衡」:

  • 蛋白質、鈣、鐵 → 給媽媽恢復元氣

  • DHA、維生素 D → 給寶寶腦力骨力

  • B 群、水分 → 幫媽媽補能量、穩定乳汁分泌

記得:媽媽不是要追求「完美飲食」,而是要在有限時間裡「補足最需要的營養」。
當媽媽吃得營養、心情穩定,母乳才會是寶寶最天然的禮物。💗

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

【備孕】暖好宮、養好體:從「暖宮」開始的助孕備孕全攻略

 

暖好宮、養好體:從「暖宮」開始的助孕備孕全攻略


備孕,是一場需要耐心與知識的旅程。而在華人文化中,「暖宮」是眾多備孕媽媽最常聽到的建議之一。到底暖宮是什麼?真的有科學根據嗎?我們該怎麼做?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「暖宮」的重要性,並提供實用的日常養宮指南,幫助你在備孕路上更有方向。




一、「暖宮」是什麼?現代醫學怎麼看?

在中醫理論中,「宮寒」是指子宮氣血不足、陽氣虛弱,會導致月經失調、經痛、不孕等問題。因此,暖宮就是透過調理氣血、補充陽氣,使子宮環境維持溫暖健康。

而在現代醫學角度,雖然沒有「宮寒」這個名詞,但對應的狀況其實包含了:

  • 體溫偏低

  • 荷爾蒙失調(如黃體功能不足)

  • 子宮內膜薄弱、著床環境不理想

  • 經期不規律或有血塊

  • 周邊循環不良(如手腳冰冷)

研究指出,女性的黃體期體溫偏低或基礎體溫波動大,常常與荷爾蒙失衡或卵巢功能下降有關,這些都會影響懷孕的機率。


二、暖宮的助孕好處

  1. 幫助卵巢與子宮環境維持良好狀態
    血液循環良好,有助於卵子發育與子宮內膜增厚,提升著床機率。

  2. 調節內分泌系統
    暖宮有助於黃體素分泌穩定,對維持基礎體溫與孕期初期支持尤為重要。

  3. 減少經期不適、提升生活品質
    宮寒體質者常經痛,暖宮調理有助減緩疼痛、改善經期不規律。

  4. 減緩壓力,提升備孕心情
    暖宮方式如泡腳、溫敷,也具備放鬆神經、降低壓力的效果,有助於備孕身心狀態平衡。


三、日常生活中的暖宮實踐法

1. 穿著與環境溫度調節

  • 避免穿低腰褲、露肚裝,尤其冬天要注意腹部保暖

  • 室內冷氣過強時,保持身體保暖也很重要

2. 作息與運動

  • 保持規律睡眠(避免熬夜)

  • 建議每週運動3次以上(如快走、瑜珈)

  • 減少壓力與情緒波動,因壓力會影響排卵與月經週期

3. 飲食補養

多補充以下食材,幫助養血、補氣、促進代謝:

功效食材建議
補氣暖宮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黑芝麻、紅豆、桂圓、紅棗、生薑、糯米
補血養卵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牛肉、豬肝、深綠色蔬菜(菠菜、地瓜葉)
含葉酸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菠菜、酪梨、地瓜葉、毛豆、蘆筍、糙米、蛋黃
抗氧化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堅果類、莓果、南瓜、蕃茄

📌 葉酸特別重要!建議從備孕期起每日攝取約400-600微克,有助於胎兒神經管正常發育。世界衛生組織與台灣衛福部均建議:備孕女性應主動補充葉酸,至少於懷孕前三個月開始。


四、備孕暖宮的熱門「偏方」與迷思

除了飲食與作息,網路上也流傳許多助孕偏方,我們來看看哪些方法較實際:

  • 泡腳/溫敷:透過足浴或腹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放鬆緊繃肌肉,能溫和協助「暖宮」,但需避免使用過熱水或過長時間。

  • 穿紅內褲、拜月老:屬心理寄託與傳統習俗,雖未有科學根據,但若能安定情緒與提升信心,也可視為心靈上的助力。

  • 喝四物湯/中藥調理:若要嘗試,建議先諮詢中醫師依體質調配,不可盲目補身。


五、營養補充也是備孕關鍵!

暖宮調理固然重要,但營養補充同樣是備孕成功的關鍵之一。

以下為建議補充的營養素:


成分功效
葉酸胎兒神經管發育,減少出生缺陷風險
預防貧血,支持紅血球生成
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,支持免疫與荷爾蒙平衡
Q10抗氧化、支援卵子健康
馬卡、鮭魚卵巢膜萃取       天然植物來源,常被加入備孕營養品中做為調理支持(應依個人狀況選擇)

✅ 想獲得這些營養的協助,也可參考市面上的複方營養保健品,不過仍建議選擇通過檢驗、有合法認證的產品。


懷孕不是一瞬間,而是從調理體質開始

備孕並非只是「等好消息」,而是讓身體與心靈都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。從養宮、暖體、補血、補養到情緒調整,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,會在未來的某天,成為你抱起寶寶的那份幸福根基。

讓我們一起,從暖宮開始,好孕一步步走進生活!